• 学而思【文言文】儒家: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知识点学习背诵记忆|百度云网盘

    文言文是语文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,很多同学觉得文言文比较复杂,但是只要用心去学习慢慢就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!孟子(约前372--前289),名轲,字子舆,邹(今山东邹城东南)人。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、教育家,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。与孔子并称“孔孟”。他继承了孔子“仁”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“仁政”思想,提出“民贵君轻”的民本思想,被称为“亚圣”。游历于齐、宋、滕、魏、鲁等诸国,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,前后历时二十多年,而没有得到实行。1.天时:(有利于作战的)天气、时令。2.地利:地理形势。3.人和:人心所向,内部团结。4.三里(之)城:的。5.七里之(郭):外城。6.(环)而攻之:围。7.(是)天时不如地利:这。8.(池)非不深:护城河。9.(兵革)非不坚利也:武器装备。10.(委)而(去)之:放弃。去:离开。11.(域)民不(以)封疆之界:限制。以:凭。12.(固)国:巩固。13.(威)天下:威慑。14.寡助(之)(至):到。至:极点。15.亲戚(畔)之:通“叛”,背叛。16.天下(顺)之:归顺。17(以)天下之所顺:凭借。18.(故)君子有不战:所以。4.文本理解:1、本文的中心论点?“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”2、本文的主旨是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。3、从上文看,得“人和”的实质是“得道”,得“人和”的最佳局面是“天下顺之”。4、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,对比论证。5、“道”指什么?“人和”指什么?二者间的关系?“道”指施行“仁政”;“人和”是下文说的“多助”和“天下顺之”,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。而只有施行“仁政”,方能得“人和”,得民心,民心所向,作战就会取得胜利。感兴趣想要强化自己文言文能力的同学快来学习吧,根据老师的讲解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,再按照计划认真学习一定可以成功的!...

    2022-12-14 文言文孔子学琴的翻译 文言文孔子犹江海翻译

  • 国学经典《孟子》全集教学视频整理资源|百度云网盘

    本课件是中国经典《孟子》全集的视频资源。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下载学习。通过整理的知识点和讲解视频,绝对能学到有用的知识!教育实践:创立思孟学派,继承和发展儒家思想,被尊为亚圣。2.教育功能:(1)对社会:教育可以扩大人的内在善良,进而实现国家的和平与安全。(2)对个体(人性论):性善论1)人性表现为四心:悲、耻、敬、是非,即仁、义、礼、智四德。2)人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,都有四心,每个人都有向善的可能。3)教育的作用是扩大人的善性,使人“以心修性”,“求心安”。以心修身,就是要扩大和保持内心本来的善;求心,就是在失去善意的时候,寻求失落和放任的良心。4)肯定了每个人发展的可能性。3.教育目的:(1)明代人伦:具体表现在五对关系:“父子有亲,君臣有义,夫妻有异,长幼有序,朋友有信””(2)具体表现在五对关系上:“父子有亲,君臣有义,夫妻有异,长子有次序,朋友有信”。1)男人理想的人格是“富贵不可淫,贫贱不可动,强者不可屈”。2)男人必须具备两种品质:一是有高尚的气节,即绝不向强权低头,不会无条件服从;3)修行之道:持志修气,发心忍辱,意修心性,反求己。4.教育内容:以德育为主体。5.教育方法:(1)深造中的自给自足:-知识的学习不是从外面来的,而是要经过自己自觉的学习和研究,有了自己的收获和感悟,才能两全其美遇到问题时自由自在。(2)盈科前进:步步为营。(3)教学也是多才多艺:因材施教。(4)专心致志。对这部分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下载学习吧。您可以每天学习更多并积累知识。对以后的学习和考试都有帮助,一定会有所收获!...

    2022-12-14 孟子所以异于人者 孟子奇闻异事

  • 学而思陈双国学经典《孟子》教学视频全集|百度云网盘

    孟子》有三万五千多字。直到清末,“四书”一直是科举考试的必考内容。本课件来自学而思网校,学而思陈双国经典《孟子》教学视频合集。《孟子》是中国儒家经典之一,记载了战国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方略,由孟子及其弟子所记载整理。...

    2022-12-12

  • 学而思陈双大语文学堂国学经典《孟子》课程|百度云网盘

    本课件来自学而思网校,陈双达的国学经典《孟子》课程。本课件分为修身、服务、学习、以人为本、仁政、服务6个章节。陈爽老师讲授的课程幽默风趣,通俗易懂。适合7-12岁儿童。.屏幕截图202203091533483270.g(41.61KB,下载次数:21)下载附件保存到相册[百度云网盘]学而思陈双达国学名著《孟子》课程2022-3-915:33上传屏幕截图202203091534064599.g(42.5KB,下载次数:20)下载附件保存到相册[百度云网盘]学而思陈双达国学名著《孟子》课程2022-3-915:34上传...

    2022-12-11 孟子说学而 子思学于 孟子学于

  • 韩鹏杰精读(庄子)30讲|百度云网盘

    韩鹏杰精读(庄子)30讲目录:├─01.庄子:一个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奇人.m4├─02.庄子之穷:贫也,非惫也.m4├─03.庄子之傲:人不可以有傲气,但不能没有傲骨.m4├─04.庄子之博:才极高,无所不窥,胸怀广-,远慕高举.m4├─05.庄子之情:对道、对无、对自由的真诚热爱.m4├─06《逍遥游》(上):如何达到真正自由自在的境界.m4├─07.《逍遥游》(下):独与天地精神往来.m4├─08.《齐物论》(上):万物平等.m4├─09.《齐物论》(中):天地一指也,万物一马也.m4├─10.《齐物论》(下):庄生晓梦.m4├─11.《养生主》:养生之道,重在顺其自然.m4├─12.《人间世》(上):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.m4├─13.《人间世》(中):何谓心斋?.m4├─14.《人间世》(下):“无用”的处世态度.m4├─15.《德充符》(上):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!上次学到.m4├─16.《德充符》(中):申徒嘉与叔山无趾.m4├─17.《德充符》(下):静坐心空,物我两忘.m4├─18.《大宗师》(上):眼里识得破,肚里忍不过.m4├─19.《大宗师》(中):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.m4├─20.《大宗师》(下):静坐心空,物我两忘.m4├─21.《应帝王》:无为而治,内圣外王.m4├─22.《山木》(上):木雁两不居,相期无待游.m4├─23.《山木》(下):既雕既琢,复归于朴.m4├─24.《秋水》(上):认知世界,返朴归真.m4├─25.《秋水》(下):子非鱼,安知鱼之乐.m4├─26.《马蹄》:伯乐治马,无所用之.m4├─27.《达生》:藏神守气,愈譬愈精.m4├─28.《渔父》上:一个代表着道家智慧的高人形象.m4├─29.《渔父》下:白发渔樵江渚上,惯看秋月春风.m4...

    2022-12-09 德充符庄子 德充符庄子如何强调德

  • 9527 孟子翔整理《六壬心机独悟》电子书PDF下载

    课程介绍课程来自于孟子翔整理《六壬心机独悟》课程大纲孟子翔整理《六壬心机独悟》.df大小六壬...

    2023-02-09 课程大纲 整理方法 课程大纲 整理图片

  • 9527 孟子翔《六壬神课精选案例解析》电子书PDF下载

    课程介绍课程来自于孟子翔《六壬神课精选案例解析》电子书PDF孟子翔先生,佛门居士,法号心翔,生于1975年,祖籍山东临沂。自幼与易有缘,师承多位民间预测高人,潜心研究古代实用易学。精通六爻、周易姓名学、六壬神课、象数命理、阴阳风水几大术数;特别对大六壬神课及象数命理的认识独道而有创见,十几年来博览易学术数群书,采众家之长,以传统术数文化精髓为基础,集古今术数精华为一体,以占验为准线,在实际应用方面,形成自己全新而系统的预测体系,和王彦宾师兄、师承道家秘传玄机门,把玄机门大六壬发扬广大。孟子翔老师近几年来,对古代高层预测术数—大六壬神课对于现代预测决策方面,进行了深入、系统的研究,并在实践中不断验证精确,并在《玄机六壬内部教材》中详细论述了大六壬的正确预测方法以及各种细断具体论述和点窍。使大六壬预测体系的推断从模糊走向精确,从单一走向精妙。孟先生不仅谦虚好学,而且严谨务实。已经完成的著作有《六壬神课经典案例解析》、《玄机门大六壬内部教材》、《象数命理内部讲义》等相关易学专著。近几年来以大六壬应用于现代经济投资、生意决策、股市大盘预测、个股买卖的预测与决策,以及现代风水堪舆、日时择吉调理方面,有精确而独到的见解,为现代易学指出了新的研究发展方向。现任山东象数易学研究所所长,象数学高级预测师,并担任多家企业、及个人经济投资高级顾问。课程大纲孟子翔《六壬神课精选案例解析》.df大小六壬...

    2023-02-09

  • 9527 傅佩荣 向孟子问道

    资源介绍:资源大小:900MB付佩蓉,1950年出生,原籍上海。毕业于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,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,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,专攻宗教哲学。付佩蓉...

    2023-02-09 台湾大学傅佩荣教授 于辅仁大学

  • 9527 傅佩荣 国学的天空逍遥的庄子-处事篇

    资源介绍:资源大小:396MB傅佩蓉的中国文化,天空和快乐的庄子——处事付佩蓉...

    2023-02-09

  • 9527 傅佩荣 国学的天空-智慧的老子 立身篇

    资源介绍:资源大小:396MB傅佩蓉国学的天空——老子站身的智慧付佩蓉...

    2023-02-09 傅佩荣老子新解 傅佩荣 老子 庄子

  • 9527 傅佩荣 国学的天空-真诚的孔子-学习篇

    资源介绍:资源大小:396MB傅培荣-国学的天空:诚孔-学章付佩蓉...

    2023-02-09

  • 樊登讲孟子第一季 50讲哲学思想

    樊登讲孟子第一季50讲哲学思想资源介绍:与人交往,总是被说服,如何成为辩才高手?逆境中,心态崩了,如何修炼逆境商数?养育孩子,如何帮助别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?当人生处在岔路口时,不知如何选择方向?课程目录00.发刊词:我们为什么要都《孟子》?.m401.义利之辩:如何平衡短期和长期利益?.m402.贤者而后乐此:什么才是真正长久的快乐?.m403.五十步笑百步:如何努力才能事半功倍?.m404.仁者无敌:怎样做才能赢在起跑线上?.m405.定于一:定了一个高目标,怎么实现?.m406.君子远庖厨:如何激发他人的善意?.m407.推己及人:怎么扩大你的影响力?.m408.缘木求鱼:如何确定自己作对了?.m409.与民同乐:独占一定比分享快乐吗?.m410.一怒而安天下:有能力者如何成大事?.m411.雪宫问乐:爱玩就是不务正业吗?.m412.寡人有疾:有很多缺点的人能成事吗?.m413.顾左右而言他:无法面对自己的过错怎么办?.m414.学之于行之:怎样轻松做管理?.m415.齐人伐燕:如何说服团队把事做成?.m416.滕文公问政:不想躺平也不想被卷,怎么做?.m417.行止非人所能:被误解了要怎么解释?.m418.当路于齐:为什么企业越大反而越难做?.m419.不动心:有勇之人是怎么要求自己的?.m420.我善养吾浩然之气:什么决定了你给别人的第一印象?.m421.圣人之一道厉害的人都做对了哪些事?.m422.闲暇时刻重要不紧急的事为什么先做?.m423.不忍人之心搞好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什么?.m424.术不可不慎怎么选工作才是对自己负责?.m425.隘与不恭极度爱惜羽毛是好事吗?.m426.得道者多助天时地利所起的作用有多大?.m427.学焉而后臣可以和领导交朋友耍性子吗?.m428.取之有道怎么判断什么事该做,什么钱该拿?.m429.绰绰有余怎么用出世心做入世事?.m430.尽于人心受人批评就要改变自己的做法吗?.m431.君子有过则改:如何而在不确定性中把事做成?.m432.垄断为贱:领导不肯重用我,怎么办?.m433.三宿而后出昼:辞职必须干脆利落吗?.m434.言必称尧舜:变化太多太快,守规矩还重要吗?.m435.有恒产者有恒心:怎么才能无后顾之忧地工作?.m436.劳心与劳力:找准自己的定位有多重要?.m437.一本与二本:亲疏有别是好事还是坏事?.m438.何谓大丈夫:为了成事可以不择手段吗?.m439.仕由其道:读书人怎么赚到很多钱?.m440.举首而望之小人得志,值得羡慕吗?.m441.谁与为善环境对人的影响能有多大?.m442.圣人之道衰拼命把架吵赢了有用吗?.m443.仲子恶能廉:苦修是学习的有效办法吗?.m444.唯仁者宜在高位:什么样的人可以当领导?.m445.法尧舜:标准如何定制、如何遵守?.m446.反求诸己:总是求而不得,怎么破局?.m447.得民心者得天下怎么才能不落后于时代?.m448.自暴自弃一个人最不能放弃的是什么?.m449.伯夷避纣怎样做才能让人愿意追随?.m450.[特别超长放送]事孰为大普通人离成为君子有多远?.m4文件目录/k41.et共享/1596845110413328386/樊登讲孟子第一季50讲哲学思想|├──樊登讲孟子第一季50讲完结.7z4.38GB...

    插画 gal v 插画 gg

  • 孔子的智慧 中英双语》林语堂著|(epub+azw3+mobi+pdf)电子书下载

    图书名称:《孔子的智慧中英双语》【作者】林语堂著【页数】396【出版社】长沙:湖南文艺出版社,2021.01【ISBN号】978-7-5404-5918-5【价格】59.80【参考文献】林语堂著.孔子的智慧中英双语.长沙:湖南文艺出版社,2021.01.图书封面:图书目录:《孔子的智慧中英双语》内容提要:全书共分十一章,林语堂以丰富的文史资料和自由的行文风格,风趣而又睿智地为读者解读经典,对孔子思想进行了完整系统的论述。《孔子的智慧中英双语》内容试读第一章导言实际上,儒家思想所持的是人道主义者的态度,对全无实用虚无缥缈的玄学与神秘主义完全弃之不顾,而是只注重基本的人际关系,灵异世界神仙不朽又有何用?这种独具特色的人道主义中最有力的教义,是“人的标准就是人”。一、孔子思想的特性时至今日,还能有人热衷儒家思想吗?若说是有,岂非怪事。其实这全系于人对善念是否还肯执着,而一般人对善念是不会有一股狂热的。更重要的,似乎是今日之人是否对儒家思想还存有信心。这对现代的中国人特别重要。这个问题是直接指向现代的中国人,挥之不去,也无从拒绝。因为现代有些中国人,甚至曾经留学外国,思想已趋成熟,他们对儒家所持的态度与观点,都显得心悦诚服。由此我认为儒家思想是具有其中心孔子的002智慧性,也可以说有其普遍性的。儒家思想的中心性与其人道精神之基本的吸引力,其本身即有非凡的力量。孔子去世后数百年间政治混乱、思想分歧的时期,儒家思想战胜了道家、墨家、法家,自然派思想及共产派思想,以及其他林林总总的学派。在两千五百年内中国人始终奉之为天经地义,虽然有时际遇稍衰,但终必衰而复振,而且声势益隆。与儒家思想抗衡者,除道家在公元后第三至第六世纪盛行之外,其强敌莫过于佛教。佛教多受宋儒所宗仰,佛教虽无玄妙精微,在儒家人道精神及知识论的阐述上,也只能予以修正,然后即将重点移至儒家经典所已有之的某些观念上,而予以更充分之重视,但也并不能将儒家思想根本推翻。这也许是纯粹由于孔子个人多年来的声望地位使然,但是儒家心中非凡的自负,对本门学说精当之信而不移,因而鄙弃佛教理论而侧目视之,或者给予宽容,当时的情形可能正是如此。儒家也以平实的看法否定了庄子的神秘思想,也以此等平实的思想鄙弃了佛教的神秘思想。今天,儒家思想遇到了更大的敌手,但并不是基督教,而是整套的西方思想与生活以及西方新的社会思潮,这种西方文明全是工业时代所引起的。儒家思想,若看作是恢复封建社会的一种政治制度,在现代政治经济的发展之前,被人认为陈旧无用,自是;若视之为人道主义文化,若视之为社会生活上基本的观,点,我认为儒家思想仍不失为颠扑不破的真理。儒家思想,在中国人生活中,仍然是一股活的力量,还会影响我们民族的立身处世之道。西方人若研究儒家思想及其基本的信念,他们会了解中国的国情民俗,会受益匪浅的。在西方读者看来,孔子只是一位智者,开口不是格言,便是警语,这种看法,自然不足以阐释孔子思想其影响之深而且大。若缺乏思想上更为深奥的统一的信念或系统,纯靠一套格言警语而支配一个国家,像孔子思003想之支配中国一样,是办不到的。孔夫子的威望与影响如此之大,对此一疑难问题之解答,必须另自他处寻求才是。若没有一套使人信而不疑的大道理,纵有格言警语,也会久而陈腐令人生厌的。《论语》这部书是孔学上的圣经,是一套道德的教训,使西方人对孔子之有所知,主要就是靠这部书。但是《论语》毕竟只是夫子自道的一套精粹语录,而且文句零散,多失其位次,因此若想获得更为充分之阐释,反须要依赖《孟子》《礼记》等书。孔子总不会天天只说些零星断片的话吧。所以,对孔子的思想之整体系统若没有全盘的了解,欲求充分了解何以孔子有如此的威望及影响,那真是缘木求鱼了。简捷说,孔子的思想是代表一个理性的社会秩序,以伦理为法,以个人修养为本,以道德为施政之基础,以个人正心修身为政治修明之根柢。由此看来,最为耐人深思之特点是在取消政治与伦理之间的差异。其方法为一伦理性之方法,与法家以讲严刑峻法为富国强兵之道截然不同。孔子的学说也是断然肯定的,要求人对人类与社会负起当负的责任,所谓以天下国家为己任,此点与道家的适世玩世又大有不同。实际上,儒家思想所持的是人道主义者的态度,对全无实用虚无缥缈的玄学与神秘主义完全弃之不顾,而是只注重基本的人际关系,灵异世界神仙不朽又有何用?这种独具特色的人道主义中最有力的教义,是“人的标准就是人”。就凭这条教义,一个常人只要顺着人性中的善去行,就算初步奉行儒家的为人之道了,并不必在什么神祇上去寻求神圣理想中的完美。更精确点说,儒家思想志在重新树立一个理性化的封建社会,因为当时周朝的封建社会正在趋于崩溃。儒家思想当然主张阶级分明。要了解这种情形,我们必须回溯到孔子当时封建制度崩溃以及此后数百年内的状况。当时中国领土内有数百大大小小公侯伯子男等级的国家,各自独立,孔子的004智越其强者则国土与国力日增,时常与他国兵连祸结。周朝皇帝名为华夏君王,统治全国,实则徒拥虚名,衰微已极。甚至孔子及以后之孟子,虽周游列国,干谒诸侯,求其施仁政,拯百姓于水火,但亦不屑于一朝周帝。这颇与其所主张之建立理性社会,尊崇周王之学说相矛盾。因当时国内情势纷乱已极,周室衰微,帝国荏弱,纵然前往朝见,终无大用。各国间虽订有条约,转眼粉碎,结盟和好,终难持久。养兵日众,捐税日增,强凌弱,众暴寡。国与国间随时会商,真是舌敝唇焦,不见成功。学人智者开始定攻守之计,和战之策,别利害,辨得失。说来也怪,当时学者智士之间,国界之分渐渐混灭,周游列国,朝秦暮楚,亲疏无常。而古礼失,尊卑乱,贫富悬殊,政教乖误,此等混乱失常遂使思想锐敏之土,劳神苦思以求拨乱反正之道。在此种气氛中,更兼以思想之极端自由,智慧明敏之士遂各抒己见,如百花齐放,竞妍争香,乃形成中国哲学之黄金时代。或蔑弃礼教如老庄:或主张人人当亲手工作以谋生,如萌芽期之共产主义,如许行及其门人;墨子则倡单一神祇,崇爱上帝,教人重人道,勿自私甚至窒欲苦行,竟趋于极端而排斥音乐;此外尚有诡辩家、苦行家、快乐主义者、自然主义者,等等,不一而足。于是,不少人,如今日之欧洲人一样,开始对文化表示怀疑,而想返回太古之原始生活,正如今日若干思想家要返回非洲丛林中或到爪哇以东之巴厘岛一样。孔子则如现代的基督徒,他相信道德力量,相信教育的力量,相信艺术的力量,相信文化历史的传统,相信国际间某种程度的道德行为,相信人与人之间高度的道德标准,这都是孔子部分的信念。在《礼记·儒行》篇里,我们可以看出儒家与其他各派的差异。“儒”这个字,在孔子时便已流行。而称为儒的一派学者,大概是特别的一批人,他们在观点上持保守态度,精研经史,其儒冠儒服正表示他们005对古代文化的信而不疑。下面的几段摘录文字足以表示儒家的高度道德理想。鲁哀公问于孔子日:“夫子之服,其儒服欤?”孔子对日:“丘少居鲁,衣逢掖之衣。长居宋,冠章甫之冠。丘闻之也,君子之学也博,其服也乡。丘不知儒服。”哀公日:“敢问儒行?”孔子对日:“遽数之,不能终其物。悉数之乃留,更仆未可终也。”哀公命席,孔子侍日:“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,夙夜强学以待问,怀忠信以待举,力行以待取。其自立有如此者。“儒有衣冠中,动作慎。其大让如慢,小让如伪;大则如威,小则如愧。其难进而易退也,粥粥若无能也。其容貌有如此者。4“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,可近而不可迫也,可杀而不可辱也。其居处不淫,其饮食不溽,其过失可微辨而不可面数也。其刚毅有如此者。。“儒有今人与居,古人与稽。今世行之,后世以为楷。适弗逢世,上弗援,下弗推。谗谄之民,有比党而危之者。身可危也,而志不可夺也。虽危,起居竟信其志,犹将不忘百姓之病也。其忧思有如此者。“儒有博学而不穷,笃行而不倦,幽居而不淫,上通而不困。礼之以和为贵,忠信之美,优游之法,举贤而容众,毁方而瓦合。其宽裕有如此者。”在此等列国纷争、王室陵夷、封建制度日趋崩溃之际,孔子的教义自然不难了解,尤其是孔子以礼乐恢复封建社会的用心之所在。孔子的教义孔子的006智慧我认为含有五项特点,对了解儒家教义至为重要。政治与伦理的合一孔子特别重视礼乐,关心道德这些方面,西方人往往不甚了解。可是把孔子心目中的社会秩序表现得更好,再没有别的字眼比“礼乐”一词更恰当了。孔子回答弟子问为政之道时说(子张问政,子日):“师乎,前,吾语汝乎?君子明于礼乐,举而错之而已。”(谓举礼乐之道而施之于政事。见《礼记》第二十八篇《仲尼燕居》)听孔子说这种话,似乎过于幼稚天真。其实从孔子的观点看,这也容易了解。我们若记得孔子对“政”的定义是“政者正也”,自然不难了。换言之,孔子所致力者是将社会之治安置于道德基础之上,政治上之轨道自然也由此而来。《论语》上有这样的对话:或谓孔子日:“子奚不为政?”子日:“《书》云:‘孝乎,惟孝。友于兄弟,施于有政。’是亦为政,奚其为为政?”换言之,孔子差不多可算作一位无政府主义者,因为他的最高政治理想在于社会上大家和睦相处,因此管理社会的政府已然没有必要。这个意思在这几句话里,也暗示出来,他说:“听讼,吾犹人也。必也,使无讼乎?”但是如何才可以达到此等无讼的地步呢?他在后文里另有说明。但是切莫误解的是,孔子为政最后的目的,与刑罚礼乐的目的是相同的。在《礼记·乐记》中说:“礼以道其志,乐以和其声,政以一其行,刑以防其奸。礼乐刑政,其极一也,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。”孔子从不满足于由严刑峻法所获致的政治上的秩序,他说:“道之以···试读结束···...

    2022-11-19 孔子的智慧 双语翻译 孔子的智慧 双语在线阅读

  • 秦波《帛书老子注读》PDF+epub 版本

    非常接近真丝版的道德经,看一遍就明白了!关于《丝书注释》作者简介:秦波,1981年出生,湖北襄阳人,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。道教文化的培训者和实践者,尤其是研究道教经典。2017年出版《读懂道德经60问》一书。同年创办ldquo国际道教网rdquo,不遗余力地传播道教文化。目前,学习小组有3000多名成员。现主要讲授《道德经》和《庄子知湖》,着有《老子注帛》、《庄子注》等著作。知乎栏目ldquo道士rdquo拥有近10万粉丝。老子帛书简介:1973年,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批古籍,包括《道德经》,分为两个版本。整理还原后发现,这个版本和现在流行的道德经有上百个不同,有的甚至是颠覆性的。现在本书开篇第一句是ldquo道可以说,很道rdquo,丝绸版在后面章,是ldquo道可以说rdquo,也不是横道。rdquo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ldquo大器晚成rdquo,丝绸版则是ldquo大器晚成rdquo。常被引用为ldquo字多而贫少rdquo,丝绸版则是ldquo多听而贫rdquo;ldquo善者不争,争者不善rdquo,其实是ldquo好人不多,不善者多rdquo。比如ldquo守住过去,控制现在的存在rdquo,丝绸版就是ldquo守住现在,并控制现在的存在rdquo,意思完全相反!对与错,我应该从这里开始?本书作者从听道者的角度分析,详细列举和解释了帛书与现版的139个主要区别,并详细论证,令人信服。《道经》部分已在知乎问答上发表,半年时间已被超过15万人收藏。先有道,后有道德经。道始终如一,经书虽有差异,但闻道而知。本书作者凭借自己对道源的理解,以ldquo近古保真rdquo的马王堆帛书为依据,对《道德经》进行了批注。十年启蒙之作,其文字感人至深!文件目录/k41.et共享/帛书老子注读|├──帛书老子注读【闻道而解经!知乎ldquo道家大师兄rdquo奠基之作,知友收藏超15万!破解《道德经》被掩藏的真相,还原真实的帛书版本!】(秦波).eu387KB|├──帛书老子注读【闻道而解经!知乎ldquo道家大师兄rdquo奠基之作,知友收藏超15万!破解《道德经》被掩藏的真相,还原真实的帛书版本!】(秦波).df20.0MB...

    2023-01-09 道德经道经多少篇 道德经道经与德经

  • 孟子哲学》郎擎霄著|(epub+azw3+mobi+pdf)电子书下载

    图书名称:《孟子哲学》【作者】郎擎霄著【丛书名】古典·哲学时代【页数】216【出版社】北京: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,2020.05【ISBN号】978-7-5682-8237-6【价格】30.00【分类】孟轲(约前372~前289)-哲学思想-研究【参考文献】郎擎霄著.孟子哲学.北京: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,2020.05.图书封面:孟子哲学》内容提要:全书共十一章,第一章《孟子传略》对孟子的生平事迹进行了详细介绍;第二章考证了《孟子》的内七篇和外篇;第三章讲了孟子所处的时代背景;第四章讲了孟子之中心学说-人性论;第五章讲了政治哲学;第六章讲了人生哲学;第七章讲了经济哲学;第八章讲了重农主义;第九章讲了教育哲学;第十章讲了尚论古人;第十一章讲了诸家学说之批评。全书系统清晰,深入浅出,而且甚是难得的是,自觉运用西方学术研究方法,对孟子学说进行重新解构,可谓杰作。《孟子哲学》内容试读第一章孟子传略第一节孟子之姓氏孟子,邹人也,名轲,人称之曰“孟子”。《史记列传》:“孟轲,邹人也。受业子思之门人。道既通,游事齐宣王,宣王不能用。适梁,梁惠王不果所言,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。当是之时,秦用商鞅,楚、魏用吴起,齐用孙子、田忌,天下方务于合纵连横,以攻伐为贤,而孟轲乃述唐、虞、三代之德。是以所如者不合,退而与万章之徒,序《诗》《书》,述仲尼之意,作《孟子》七篇。”鲁公族孟孙之后。按赵岐曰:“孟子,鲁公族孟孙之后。孟子哲学其字并未闻。王应麟《困学纪闻》云:“孟子字未闻。”《汉书》注云:“字子车。”《孔丛子·杂训》篇云:“子车。”注:“一作子居。居贫坎轲,故名轲,字子居。亦称子舆。”今观《史记》则未尝有,疑皆附会。第二节孟子之籍贯《史记·孟、荀列传》云:“孟轲,邹人也。”斯言为后世所公认,然因后人解释此“邹”字之不同,故有所争议。有谓孟子为鲁国人者,据赵岐云:孟子本鲁公族,后徙于邹,遂为邹人。其葬母于鲁者,盖孟孙世为鲁卿,则祖墓当在鲁。太公孙五世反葬于周,孟子亦犹行古之道也。(《孟子题辞解》)此不过谓孟子为鲁之后,未尝认定为鲁人也。而否认孟子为鲁人者,亦有其人,惟阎若噱主张最为有力,其说亦甚精确。彼云:又按《史记·孟子列传》:“孟子,邹人也。”邹2第一章孟子传略为今山东兖州府邹县。张尔公《大全辨》载一说曰:“孟子所生之邹,非战国穆公之邹国,乃春秋孔子之邹邑也。故《说文》云:邹,孔子之乡。《索隐》云:邹,鲁地名。又云:本邾人,徙邹故,其证也。”又曰:“《史记》称孟子邹人,犹称子路卞人也之类。”又引自齐葬于鲁,为鲁人之证,余请一言以折之日:“吾之不遇鲁侯。”岂有欲国之臣民,而敢斥言其国与爵哉。儿子咏方十岁,前对曰:“只云近圣人之居,未云生圣人之乡。”殆又一切证云。(《孟子生卒年月考》)又孟经国所言,足为本论之根据,如云:邹、鲁密迩,《左传》“鲁击柝闻于邹”是也。故孟子方有距圣人所居甚近之语。又云:“交得见于邹君,可以假馆,愿留而受业于门。”如谓邹郡鲁邑,则只有鲁君,而邹君何为者?(《闲道集》)由此观之,孟子或系孟孙氏之后,生于邹国,似属可信。近人有谓:“一、《庄子》上说:..邹鲁之士,缙绅之士.…’邹、鲁相提并论,并且放邹字在鲁字之前,可知邹、鲁必是两国名,邹绝不是鲁之下邑。二、邹、鲁既不是国和下邑之关系,那《孟子》本书上,又3孟子哲学明明载着邹与鲁哄,穆公在孟子跟前问计,是可推出孟子生的邹地,就是穆公的邹国了。”所论亦甚近理。第三节孟子之家庭孟母最有名,三迁断机故事,几妇孺皆知。《列女传·母仪》篇云:“邹孟轲之母也,号孟母。其舍近墓,孟子之少也,嬉游为墓间之事,踊跃筑埋。孟母日:‘此非吾所以居处子。’乃去舍市旁,其嬉戏为贾人街卖之事。孟母又曰:‘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。’复徙舍学宫之旁,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。孟母曰:‘真可以居吾子矣。’遂居。及孟子长,学六艺,卒成大儒之名。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,此三迁之事也。”赵岐《孟子题辞》称其夙丧父。陈镐《阙里志》、薛应旂《四书人物考》遂谓孟子三岁丧父。周广业辨之日:赵氏《题辞》云:“孟子生有淑质,夙丧其父,幼被慈母三迁之教。”及注后丧逾前丧,云:“孟子前丧父约,后丧母奢,前后虽无定时;然以士大夫4第一章孟子传略三鼎五鼎之言推之,相隔必不甚久远。”《礼》曰:丧从死者,祭从生者。祭以三鼎,则丧父在为士之后甚明。其时年盖四十余矣。《题辞》所谓夙丧者,亦以父先母殁耳,非必幼孤也。王复礼又日:若前丧在三岁,则丰啬非所自主,仓安得谮之。盖孟父实未尝卒,其三迁断机,或者父出游,慈母代严父耳。由周广业、王复礼之言,则孟子三岁丧父之事,颇疑其非实而孟父在,家庭教育之责任乃委之其母,则父出游之臆测,亦为或然之事实。相传孟父激公宜,孟母仉氏。《续文献通考》乃谓孟子娶田氏,生子睪。皆未知所据。第四节孟子之教育孟子少受母教,长受孔家之纯儒术化。孟子行为哲学中之自反说,为其处世最和平之方法。《韩诗外传》载孟子出妻事:5孟子哲学孟子妻独居,踞。孟子入户,视之。白其母日:“妇无礼,请去之。”母曰:“何也?”曰:“踞。”母日:“何以见之?”曰:“我亲见之。”母曰:“汝乃无礼也!非妇无礼,礼不云乎?将入门,问孰存;将上堂,声必扬;将入户,视必下;不掩人不备也。今汝往燕私之处,入户不有声,令人踞而视之,是汝之无礼,非妇无礼也。”于是孟子自责,不敢去妇。可见孟母之粹于道德,而孟子异日在行为哲学中所持之自反说,有由来矣。孟子在战国时为纯正儒家。孟子自言:“乃所愿则学孔子也。”又日:“予未得为孔子徒也,予私淑诸人也。”盖不啻开明宣言予为儒教徒也。惟孟子究受业于何人,尚待考证。有谓受业子思者:赵岐《题辞》日:“长师孔子之孙子思,治儒术之道,通五经,尤长于《诗》《书》。”《孔丛子》等书亦有是说。毛奇龄《四书賸言》曰:“王草堂谓《史记世家》子思年六十二,孔子卒在周敬王四十一年,伯鱼先孔子卒已三年。向使子思生于伯鱼所卒之年,亦止当在威烈王三四年之间,乃孟子实生于烈王四年,6···试读结束···...

    2022-08-21 epubee电子书库 epub 图书

学习考试资源网-58edu © All Rights Reserved.  湘ICP备12013312号-3 
站点地图| 免责说明| 合作请联系| 友情链接:学习乐园